第37章 划江而治

“我不是刺客!我不是刺客!苏郎,我是于满,于满啊!”老于头被人死死压在身底,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失态,于是连忙声嘶力竭的大吼。

“于满?”

苏和也是着实被项小羽吓了一跳,两年限期已过,姬重生却迟迟并未现身,这让苏和心中总是结着一个疙瘩。可当刺客喊出于满这个名字时,苏和又为之一愣。

这二个字对于苏和来说太过久远,他望向对方那张满是褶皱的面皮,脑中浮现出过往的一幕。

“老于?!真的是你?”

苏和拨开众人,把老伙头从地上拉了起来,上上下下打量的仔细,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于满。

“是我、是我!唉,啥也别说了,没想苏郎你还活着,还当了这么大的官,我…我,我替你高兴啊!”

老于头大名一个满字,是苏和当年在石赵军中的同袍。后来石赵被冉魏取代,苏和被冉闵派往襄国执行任务,便与于满再无相见。不想,十数载后两人竟然又在江东相逢,却是世事变迁,造化弄人。

“快起来、快起来!走走,入舱入舱,咱们兄弟多年不见,一定好好聊聊!”

故人相逢,难得激动,刚才阴霾的气氛也是一扫而空。苏和拉着于满的手便往船舱中带。

“国公爷,稍候!”

苏和、于满未走几步,甲板上便又上来一人,正是征讨大都督谢安的帐前督帅刁约。

在谢府时,刁约曾经做过苏和的上司,所以苏和也不便怠慢。忍住跃动的心性,等他来到近前。

“国公爷,皇帝陛下在历阳府召开御前会议,商讨进军事宜。大都督请您现在前往!”

刁约见到苏和也不免别扭,在谢府时他们是上下级,他对苏和还不冷不热。半年不到,苏和先是和家主处成忘年交,又成为太后的族弟,再后来火箭般的提升。如今,他们地位倒置,再见面时多少有些尴尬。

“这……,刁督帅,我这有位要客,可否迟些再去?”

“恐怕不妥。大都督特意嘱咐您要速到。”

“对对对,皇帝的事情不能耽误。苏郎,啊,不不不,靖国公您快去忙大事,小的也该回营了!”

于满见状,哪还不知道轻重缓急,连忙挣摆苏和的手,让他快快前往。

“好吧!老于,你现在身在何处?”

“小的现在在北府左营里讨口饭吃,国公爷就不要记挂了!”

“北府左营。好,我记下了。这样,老于今天你先回去,这两日我得了空便去左营见你,到时咱们兄弟再把酒言欢。”司马曜刚到历阳就召开御前会议,看来必然是有要紧的事。谢安的命令,苏和不好违抗,只能把穆天胜叫来,嘱咐他亲自把于满护送回营。

历阳城、历阳府。

因为皇帝司马曜的到来,这里临时成为了皇帝的行宫。

府中一套不起眼的小院内,正有两人隔纱而坐,轻声细语。

……

“娘娘放心,末将一定不辜负娘娘的器重!”

“嗯,明白就好。哀家知道你是一块璞玉,缺的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而已。如今的形势你也清楚,谢氏、桓氏环伺,皇家难以独断,这次哀家为你在陛下面前求得此职不易,一是要把握好机会,二是要随时通禀大都督那面的情况,明白了吗?”

“末将明白。”

“嗯,一会儿行事要低调,不可过早引起谢氏、桓氏的警觉。”

“是,末将晓得。”

“好了,下去吧!”

客人离去,一名女官走了进来。

“娘娘,下官无能。在北府军找寻了几遍,又翻阅了北府军的名册,还是没有发现叫‘刘裕’的人。”

“没有?不可能!刘裕一定是从北府军发迹的!你再多派人手,一定要给哀家把这个人找到!不然,你们一个也别想活!”

“是,下官得令。”

纱帘内冷冰冰的话语,不由得让女官浑身一颤,她把头低的更低,颤巍巍的退了出去。

……

历阳府大堂,新帝司马曜端坐正中,两旁分别坐着丞相谢安和荆州刺史桓冲。其后依次是司马尚之、苏和、王蕴、谢玄和陆纳等人。

说是御前会议,但真正主持会议的却是刚刚吃了败仗的谯王司马尚之。

……

“陛下,秦军强盛,气势正宏。臣弟认为我军此时该沿江防守,切不可再主动出击,重蹈覆辙了!”

司马尚之和王蕴的联军在淮西被秦军大败,十几万兵卒仅剩下两万不到。但司马尚之始终不认为是自己指挥失当,而把失败的原因的归集到敌强我弱上来。

“嗯,谯王所言极是,王尚书你可也是相同的看法?”

司马曜本来也没什么主意,这次御前会议也是在司马尚之的极力要求下才召开的。

“陛下,老臣附议。”

王蕴一介文官,这次带兵出击,完全是赶鸭子上架。司马曜本来是想用他来制衡司马道之一系。结果到了淮西前线,王蕴就彻底沦为一个摆设,稀里糊涂的跟着司马尚之乱战,最后连怎么败的他是弄不明白。

如今,皇帝问了起来,他只能与司马尚之继续沆瀣一气,不然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。

“嗯,言之有理。大都督,诸位爱卿看呢?”

司马曜点点头,似乎是听懂了王蕴的深刻见解,于是又把目光投向了剩下的人。

“陛下,敌众我寡,微臣也赞同依江据守的策略。不过不能死守,还需要在江北派驻几支骑兵,以牵扯秦军的兵力。”

司马曜说罢,桓冲第一个开口赞同司马尚之的意见。他与司马尚之都是败军之将。虽然一个败在淮西,一个败在襄阳。但两人都得出一个共同的看法,就是秦军强大,根本不可能与之正面对决。所以,晋国要想存活下来,只有依靠死守长江天险一条路可走。

“嗯,桓刺史也是真知灼见。大都督,既然大家都认为该据守长江天险,那我们是不是该现下就调整部署?”

司马曜从心里也不想与秦人死战,他和众臣的想法一样,希望借助长江,来瓦解秦人的战斗意志,以此来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。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